千龍網北京10月9日訊(記者 劉美君)金秋十月,北京首鋼園區內花紅柳綠,秀池水面波光粼粼,到此“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園區內無人車徐徐行駛……整個園區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9日,“鄉情匯--2021年在京臺胞重陽節聯誼活動”走進首鋼園,180余名在京臺胞零距離了解冬奧會,熟悉冬奧會,為冬奧會加油助力。
始建于1919年的首鋼在2005年啟動搬遷調整,留下林立的高爐和隨處可見的重工業遺存。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成功后,首鋼服從國家奧運戰略和北京城市的定位要求,實施鋼鐵業搬遷調整。2010年底,伴隨著鋼廠爐火熄滅,這片熱土沉寂下來。2015年7月31日,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首鋼園區的轉型改造迎來了新機遇。而今,8.63平方公里的首鋼園是世界在建規模最大的城市復興項目之一。
其緊臨永定河,背靠石景山,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版北京城市總規重要的區域功能節點。在地理區位、空間資源、歷史文化、生態環境上具有獨特優勢,是落實首都功能定位的重要支撐。
借助2022北京冬奧會的契機,首鋼園正按照文化復興、產業復興、生態復興和活力復興的實施路徑,加緊推進“三年行動計劃”,迎來科技潮酷的新形象,變身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看到昔日鐵水奔流、鋼花飛濺的重工業工廠,如今華麗變身為工業藝術氣息濃烈、景色宜人的首鋼園,大家不禁連連贊嘆,對于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也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在京臺胞老徐來首鋼園不止一次,他告訴記者,冬奧元素激活了首鋼老廠區,老首鋼的厚重與新冬奧的活力相得益彰。
1980年,中國首次參加冬奧會;1984年,薩拉熱窩冬奧會,海峽兩岸中國選手第一次同時參加;1992年,葉喬波為中國獲得史上首枚冬奧會獎牌……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展示中心,這些中國冬奧軍團的第一次被詳細記錄。
“雖說只有簡短一句話,但是每一份第一次背后,都包含這所有人的心血、付出和努力。”一位不愿具名的在京臺胞告訴記者。在她看來,此次重陽節聯誼,了解了冰雪運動的魅力,感受到了運動員們堅定的斗志和毅力,了解了北京申辦2020年冬奧會的艱難歷程,也了解了冬奧會比賽場地規劃及籌建。用她的話說,充分感受到了大家舉辦奧運會賽事的決心、責任心以及那份光榮之感。
北京市臺聯副會長王慧在致辭中表示,重陽節聯誼是北京市臺聯的一項傳統活動,旨在豐富在京臺胞節日文化生活,搭建一個相聚交流的平臺,在弘揚孝老愛親傳統美德、聯絡鄉親感情的同時,使大家進一步了解首都積極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發展戰略,以及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備情況,引領在京臺胞關心首都發展、助力首都建設,關注冬奧、支持冬奧、參與冬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