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國宏28日在沈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沈陽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87天,占比78.4%,較2015年增加80天,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下降41.67%,降幅居全省首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分別較2015年削減42.23%、43.48%,達到國家考核新標準實施以來的最好水平。
李國宏稱,黨的十八大以來,沈陽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切實解決百姓身邊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緊攻堅,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穩中趨好,環境安全得到切實保障,服務高質量發展卓有成效,“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各項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尤其是環境空氣質量創歷史新高。近年來,沈陽市堅持“科學治霾、精準治霾、協同治霾、鐵腕治霾”,一體推進“煤爐車塵”和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治理,“灰霾”天氣大幅減少,“藍天白云”成為常態。全部淘汰建成區2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4300余臺,10家熱電企業26座機組配套的全部燃煤鍋爐進行了超低排放改造,現有455臺、總容量3.3萬噸的鍋爐全部安裝高效治理設施及在線監控裝置。累計實施散煤替代7萬余戶,清潔能源供暖面積達到4500余萬平。
同時,“兩高”項目2017年以來實現“0”增長,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15年降低19.6%。“十三五”期間淘汰老舊車輛8萬多輛,機動車以及柴油貨車檢測合格率分別保持在90%和95%以上,“冒黑煙”現象顯著減少。重點部位揚塵實現數字化管控,建成區街路濕掃率達到90%以上。累計完成190個VOCS重點治理項目,治理“散亂污”企業5000余家,減排各類污染物2.69萬噸,超額完成“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削減13%的任務指標。
還新建了100個大氣監測子站,3個大氣邊界監測站、3個VOCs監測站和1個多模式立體復合超級站,在康、法、新、遼建設了4座市級監測站,目前正加密建設VOCs網格化預警系統以及秸稈焚燒視頻監控系統,逐步建成覆蓋全市的多要素大氣監控網絡。
另外,水環境質量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土壤環境質量保持安全穩定。近年來,沈陽市17個省考以上斷面全部達標,劣V類水體全部消除,優于 III類斷面增加至3個,水環境綜合指數較2015年改善了29%,化學需氧量、氨氮分別削減25.03%、22.96%,超額完成“十三五”水污染防治目標,水質改善情況位列全省第一,取得歷史性突破。
李國宏稱,當前,沈陽市正接受中央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督察中發現并通報了一些典型案例和群眾信訪舉報問題,沈陽市堅持立查立改,邊督邊改,全力做好交辦案件辦理工作,積極主動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同時,也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在全市各大新聞媒體上公布督察反饋問題和整改工作進展,接受媒體和群眾的廣泛監督。(李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