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飼養寵物犬已成為廣大市民的普遍現象。但是,如果不對寵物犬進行約束和管理,就會帶來噪音、污染、傷人等問題。養犬行為是個人素質和社會責任的綜合體現,文明養犬、營造和諧健康的人居環境,也是助力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內容之一。
5月9日下午,東陽市第十五屆政府第四十九次常務會議召開,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全市規范養犬整治專項行動方案》,這意味著規范養犬專項整治行動即將在全市行政區域范圍內拉開帷幕,來進一步加強我市養犬管理,規范養犬行為,提升市民文明素養,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營造和諧、優美的生活環境。
為進一步規范居民文明養犬行為,提高群眾的文明養犬素養,營造整潔、優美、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近期開展了文明養犬系列宣傳活動。
吳寧中隊、白云中隊、江北中隊特地在節慶廣場、百工園、元寶湖、歌山畫水公園、音樂廣場等市民遛狗集中區和人流集中的各大公園或其他公共場所,持續開展文明遛狗勸導和文明養犬宣傳活動,在落實《金華市養犬管理規定》的同時,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此外,城東中隊聯合李宅社區義工開展了“文明養犬進社區宣傳活動”,前往養犬戶家中深入宣傳。
據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對全市的養犬戶進行了排摸,發放文明養犬的相關資料,宣傳工作深入人心。接下來,我市將全面啟動規范養犬專項整治行動,整治范圍為全市行政區域范圍。旨在通過開展廣泛宣傳和集中整治,切實增強市民依法養犬、文明養犬、規范養犬意識,建立健全犬只免疫、登記、收容等管理制度,構建科學、規范、有序的養犬管理長效機制。
規范養犬 加強管理
代表委員如是說
現在飼養寵物犬的家庭越來越多,如何規范市民的養犬行為,一直備受社會關注。2019年東陽市“兩會”上,不少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均提出了關于加強規范文明養犬的建議提案,為文明養犬發聲。
“‘狗糞污染、狗吠擾民、狗只傷人’三大問題已嚴重影響我市文明城市的創建,并存在社會不穩定因素。”市政協委員徐斌在《加強規范、加速推進城區文明養犬》的提案中如是說,犬只管理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之一,犬只管理將考驗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和養狗市民的文明水平。他認為,加強養狗規范管理,引導市民文明養狗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為了使自己的提案更加有針對性并且契合實際,原本不養狗的徐斌特意抱養了一只狗,親身體驗養狗會碰到的問題,和其他人交流如何文明養犬。他說,現在養狗的市民最關心的就是如何給狗辦理登記手續、哪些地方可以打疫苗等問題。
“文明養犬、規范養犬不僅可以讓養犬人放心,還可以讓不養犬的人放心。”徐斌說,對于養狗,人們的觀點偏向于兩極分化,而這很容易引起沖突和矛盾,就如之前余杭“狗主人打人”事件。舉個例子,狗看到小孩就很想上前跟其一起玩耍,但因為狗的過分熱情,容易引起孩子父母誤解為其要攻擊孩子,為此暴力驅趕,而狗主人則會因此憤憤不平,從而引起矛盾沖突。
為此,徐斌覺得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宣傳,提高《金華市養犬管理規定》的知曉度,明確養狗人的義務,知道養狗必須辦理登記手續,接種狂犬疫苗,不能攜帶狗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入公共場所等;還要建立部門聯合機制,提高犬只管理水平,建立“犬只管理電子信息平臺”,做好犬只的登記和防疫、流浪狗的捕捉和收容、狂犬的捕殺、違規養狗行為的查處等工作;建立財政保障機制,建立集中收容流浪狗的犬舍以及無害化狗只處理場所。
東陽市人大代表張軍生說,現在城郊、鄉鎮和農村存在大量的散養、亂養犬類的情況。這一方面造成環境污染,有礙美麗鄉村的建設;另一方面不時有村民或路人無緣無故地被狗咬傷,造成人民群眾的生命危害和經濟損失。
“狗養得好是人們的朋友,養不好也是人們的敵人。”張軍生說,因為文明養犬的意識相對薄弱,農村絕大部分狗都沒有注射狂犬疫苗,更沒有給狗做定期免疫檢查。他建議有關部門加強農村養犬的衛生防疫知識宣傳,規范農村養犬行為,給農村營造一個更安全、更和諧、更美麗的環境。
小寵物展現大文明
文明養犬營造和諧人居環境
每到傍晚或晚上,在東陽江江濱的各公園以及休閑步道上,隨處可見遛狗的市民,有拴繩的、不拴繩的,這也給來此鍛煉休閑的市民造成了困擾。如何文明養犬以及如何減少犬只傷人、犬吠擾人等不文明養犬行為,日漸成為大家關心和討論的話題。
近日,記者在市區一小區看到,一居民正帶著泰迪犬在小區內散步,旁邊還有一只金毛犬,兩只狗都沒有拴繩。居民徐先生告訴記者,在小區經常看到遛狗不拴繩、狗隨意排泄糞便等不文明的養犬行為。
市民趙女士則說,鄰居養的狗脫毛非常嚴重,有時候狗毛會飄到她家,甚至有時狗還會在門外隨地大小便,天氣越來越熱了,那個味道讓人很無奈。徐先生則“投訴”狗叫,稱一些住戶白天無人看管狗,一有陌生人路過,狗就發瘋似的叫,晚上的狗叫聲更是讓人無法入睡。
“我對狗有天生的恐懼,看到狗只想逃。節慶廣場遛狗的人多,所以每次去玩,沒多久就想回家。”市民王小姐說,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養狗也是其中愛好之一,但是養狗的前提是不傷害他人和不影響公共秩序,所以希望養狗人士能遵守相關的城市養犬條例規定,做到文明養犬。
家住城區朝陽小區的金女士愛犬養犬,一只哈巴狗已經陪伴了她和老伴10年,因為子女常年在外地工作,所以狗就像是自己家的孩子一樣。她說,狗狗在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才會叫,有時候吵到鄰居,她也覺得不好意思。“對于文明養犬,我也很支持。狗也是人類的忠實朋友,希望有關部門能及時告知我們上哪給狗狗接種疫苗和登記,讓狗狗也能安心上街。”
市疾控中心疾控防疫科科長吳愛蘭告訴記者,去年,我市接種狂犬疫苗的犬傷病人有15000例左右,其中極少數是因為個人原因進行暴露前預防,去年以來未發生狂犬病發生病例。現在,我市犬類接種率很低,而且接種疫苗的質量無法保證,大部分被咬傷的市民都無法確定狗是否接種了疫苗。而其實,在犬類接種率極高的歐美國家,犬傷人群可以在觀察期后選擇是否接種狂犬疫苗。“狗狗接種率高,可以讓人感染狂犬病的風險大大降低。”
據悉,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人獸共患,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其臨床表現為特有的恐水、怕風、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我國的狂犬病主要由犬傳播,家犬可以成為無癥狀攜帶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可能也會危害人的健康。“目前對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幾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內死于呼吸或循環衰竭,還沒有發病后成功治愈的案例。”吳愛蘭說,狂犬病只能依靠預防,所以市民們要重視給狗狗接種,若被狗咬傷也要及時接種疫苗。
文明養犬關鍵在“人”,當養狗人無視養犬條例規定、不講文明,任性遛狗之時,狗狗就成了“背鍋俠”。所以說,小小寵物狗展現的其實是大文明,希望每個養犬人都能換位思考,收斂“任性”行為,逐步增強文明意識和規則意識,做到依法養犬、文明養犬。記者 朱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