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么多老人聚集在這里下棋、打牌、看電視、聊天、唱歌,大家有說有笑,比我一個人待在家里有趣多了。”2日,79歲的孫玉華如是說。
下棋、打牌、鍛煉、聊天……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鎮互助養老幸福院,20戶24位老人在此安享晚年。
黃墻紅瓦,綠樹掩映,寬敞平整的健身廣場上,幾位老人悠然散步。窗明幾凈的活動室和居室內,老人們圍坐在一起玩麻將、打撲克,歡笑聲此起彼伏。
“吃完飯沒啥事兒,老姐妹幾個就往一起湊合,嘮嘮嗑、打打撲克,啥煩心事兒沒有,就是樂呵、開心。”孫玉華正和左鄰右舍的姐妹們打撲克,老人頭發一絲不亂、衣服整潔如新,笑容總是掛在眼角眉梢。
孫玉華是小街基鎮十三敖包村人,有3個兒子1個女兒。老伴兒去世后,她婉拒了兒女們三番五次的邀請,一直一個人生活。“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習慣,住在一起大家都不方便。”孫玉華說,獨居了十幾年的她,聽說有互助養老幸福院,便興沖沖地搬家至此。
這個建于2016年的幸福院占地10000平方米,設有生活區和文化娛樂健身區。生活區分為居住區、儲物區和種植區,戶戶通水、通電、通有線電視,每戶居住面積40平方米,有休息室、廚房、餐廳,房前建有獨立的菜園。文化娛樂健身區建有服務中心、活動室、閱覽室、公共浴室和健身廣場,可為入住老人提供代繳電費等服務和多種文化娛樂活動。
“住房不花錢,看電視和吃水用水都不花錢,電視柜、飯桌和櫥柜啥的都是幸福院統一給置辦,我們就出個電費、買些糧食,平時兒女還經常來給送吃的,這好生活上哪兒找去呀!”孫玉華的一番話,得到姐妹們的認可。
圖為老人們在活動室里打麻將。 張林虎 攝
小街基鎮四合村耿翠萍老倆口無兒無女,是幸福院里的第一批住戶。“這里都是老年人,能玩兒到一起、嘮到一起。在村里時,串門兒要跑挺老遠,現在左鄰右舍一招呼就行了。”耿翠萍門前的小菜園被她收拾得很是豐富,豆角、韭菜、黃瓜、西紅柿,應有盡有。
幸福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逢端午、中秋等節日,當地幼兒園和學校的孩子們都會來到幸福院,給老人們表演節目、打掃衛生。當地衛生院和衛生室的醫生也主動上門服務,送醫送藥。在這里,老人們實現了“老有所居、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記者了解到,目前,開魯縣共建有互助養老幸福院9所,有效解決了農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及困難群眾的住房、養老問題。記者 張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