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加工點農戶喜領工資。(余建文攝)
“發工資啦。荷娟5600元,海玲6500元……鈔票要點清。”日前,奉化大堰鎮后畈村婦女主任徐夏娟拎著一袋百元大鈔,在鎮亭路上一家來料加工點,按照名冊為村里的農戶發放工資。
徐夏娟還有另一個身份——大堰鎮來料加工經紀人,為后畈、湖邊橋兩村農戶“拉活”。“我們從寧海西店的外貿企業承接簡單的背帶加工、塑料件裝配等業務,交給農戶在家里做,論件計費,工資每月一結。”徐夏娟說,她聯系的加工點農戶有60多人,去年發放了約100萬元的加工費,做得好的,一家一年有8萬元收入。
當天結算的是7月份的工資,五六名村民排隊領錢。手上點著厚厚的百元鈔票,村民王彩意心里美滋滋的。她說,她與丈夫及一名幫手組成三人小組,分工協作,“7月份活多,工資也漲了。”
大堰鎮是奉化區唯一的全域山區鎮,因位于水庫上游,這幾年鎮里的工廠或關閉,或搬遷下山,很多原本在廠里做工的農戶沒了工作。四五年前,大堰鎮就與婦聯組織協作,在周邊地區尋找合適的企業,謀劃開展來料加工項目,讓農戶在“家門口”從事簡單的加工勞動,開辟新的收入來源。
王彩意說,她和丈夫做來料加工近4年了,每年收入有五六萬元,已成為家里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企業老板很照顧我們,每天定時派人來送物料,收走加工好的物品,工資也從不拖欠,很放心。”
大堰鎮副鎮長何劍濤說,去年上半年奉化區出臺政策,鼓勵發展來料加工項目,促進鄉村共富。在原有基礎上,大堰鎮進一步推動來料加工,大力發掘、培養經紀人,擴大來料加工覆蓋面,加工的產品有包帶、玩具、藤椅編織等10多種,“共富網”越織越大。
不起眼的小加工撐起山鄉經濟“一片天”。據統計,目前大堰鎮有來料加工點30多個、專業的經紀人18名,從事來料加工的農戶常年穩定在700人左右。去年,依靠來料加工,大堰農戶獲得工資收入近1000萬元,人均收入1.5萬元左右。(記者余建文 通訊員趙伊麗)
關鍵詞: 來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