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末的大涼山,驕陽似火。
昨天上午,在四川涼山金陽縣百草坡鎮洛古村2000多米海拔的高山草場上,挖掘機高舉著鏟斗“隆隆”地轟鳴著,一座座鋼架結構的棚舍已經立起了“骨骼”,工人們不畏烈日,在工地上或搬運鋼材,或攪拌混凝土,或埋頭砌磚。
這里正在建設的是金陽縣現代畜牧示范產業園,即全縣首個種牛智能化示范培育基地,同時也是鎮海金陽東西部協作在產業幫扶上的一個重點項目。自結對以來,鎮海已累計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3000余萬元用于該產業園的建設。
負責項目施工的金陽農投公司副總經理薛文彬介紹,產業園占地面積約70畝,需建3個現代化的牛舍、一個隔離牛舍、2個有機肥處理存放棚、一個飼料貯藏攪拌加工房、一個配種產房及其他配套附屬設施。記者在現場看到,單體面積最大的拌料用房,兩排鋼柱都已豎起;2號牛舍、隔離牛舍、有機肥處理存放棚的鋼柱鋼梁都已差不多搭建完成;配套用房的墻體也已建一半。“目前整個項目的施工進度達到了56%,預計到10月底可實現主體工程完工。”薛文彬說,一期項目建成后可存欄500頭牛,隨著后幾年持續擴建推進,預計可存欄2500頭牛。
記者從東西部協作鎮海駐金陽幫扶工作隊了解到,畜牧養殖是金陽本地群眾除了種植青花椒外的另一項主要收入來源,但目前普遍的散養模式存在出欄率低、生長周期長、流通交易少、缺乏市場定價等問題,帶動養殖戶增收的可持續性不強。
正是基于此,鎮海和金陽攜手打造這個種牛基地,形成智能化、規范化、規模化養殖,讓富民增收如泉水般源源不斷。
不僅如此,鎮海區還謀劃了完整的肉牛產業鏈閉環:在金陽建種牛基地是起始端;在鎮海區內另辟15畝建金陽黃牛的育肥養殖場,讓經過長途運輸而掉膘的黃牛在這里把肉“補”回來,金陽黃牛在寧波屠宰、分割包裝后,“純天然、有溫度”的金陽黃牛肉就進入蘇浙消費市場;鎮海的消費協作企業為金陽黃牛注冊了“甬涼情”品牌,并依托現有的成熟的市場渠道作推廣銷售。
記者馮瑄
通訊員袁力波 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