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我就時不時出現心慌的癥狀,次數不多但很難受,去醫院做24小時的動態心電圖檢查,但監測時間太短,病癥也查不出來。”家住蘇州市姑蘇區雙塔街道錦帆社區的王大爺在接受了雙塔街道免費心電監測服務后說,“這個‘智心貼’很好,小巧方便,能連續戴七天,還能線上讓醫生看心電圖,不用天天跑醫院。這次是監測了七天才發現我有房顫,現在吃了藥舒服多了,很感謝‘智心貼’!”
王大爺口中的“智心貼”是蘇州大學“心享寧”學生團隊研發的智能心電監測系統。該設備通過改進低功耗電路、開發智能算法,打破了傳統心電設備只能監測24小時的限制,把檢測準確度提高到了98%,同時團隊搭建了線上服務平臺,收集數據,極大地方便了醫患溝通。
蘇州大學2017級本科生、臨床醫學5+3一體化專業的劉梓瑞是團隊的負責人,談起了研發“智心貼”的初衷時他說:“中國有3.3億心血管疾病患者,對心電監測設備需求巨大。我們團隊在走訪調研時發現,目前的醫用心電儀只能連續監測1天,市面上其它的心律監測產品準確度低,僅有71.4%,并且沒有配套、完善的醫療問診服務體系,這給需要長程監測以及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帶來了諸多困難,而7-14天的長程監測能較全面地檢測心律失常,性價比最高,所以我們想研發一種智能居家心電監測系統,能像血壓計一樣走進千家萬戶,守護人們的心臟健康。”
在此契機下,來自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東吳商學院的四位研究生和六位本科生組成了“心享寧”團隊,他們在產品研發、數據處理、市場調查等方面通力合作、過關斬將,通過了近兩年半的努力,終于研發出了集心電監測、智能心電圖判讀、醫患溝通平臺為一體的長程智能心電監測系統——智心貼。
該團隊不忘初心、反哺社會,自2021年9月起,團隊成員帶著“智心貼”深入各社區開展義診,惠及3200余人,并在蘇大附一院和江蘇省人民醫院為“心律失常術后1年患者”開展術后隨訪。在姑蘇區雙塔街道,團隊成員面對面為社區1600余名居民免費提供心電監測服務,“智心貼”這個小巧便捷的設備受到了居民們的極大肯定。
“這個研究項目是同學們自發組織的,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很強,做了很多事情,即使相對于國外產品,‘智心貼’也有優勢,它使用無特質心臟電極片,能夠大大節約使用成本。”劉璐是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的輔導員,也是團隊的導師之一,談到后期發展時她指出:后期團隊會繼續完善數據庫,提高智能算法準確度,研發其他心臟病方向,如分析心肌缺血情況以及罕見的、不易分析的心電圖等。(記者 顧秋萍 通訊員 邢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