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干部向群眾介紹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
深化基層治理,離不開有效監督。數字時代,如何提高基層監督效能,是紀檢監察機關面臨的迫切問題。
去年以來,我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基層監督數字化改革為抓手,將數字化手段與紀檢監察工作深度融合,“盤活”大數據、賦能“智慧化”,以智能精準監督破解治理短板,促進監督更好地融入基層治理,推動監督方式迭代升級。
改革不遺余力大步推進
近日,一條預警信息被發送到寧海縣紀委監委工作專班成員的手機上。預警的原因,是黃墩社區林家經濟合作社等多個村社,出現單人累計一年做工超過三百工的現象。
收到應用平臺預警信息后,當地紀委監委隨即開展調查摸底,發現村級臨時用工存在虛報、優親厚友等問題,在迅速整改的同時舉一反三,及時推動鄉鎮(街道)黨(工)委出臺通知,進一步規范村級臨時用工管理。
如此精準高效的監督,背后依托的是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數字化運行平臺。
去年以來,市紀委監委機關認真貫徹省紀委監委總體部署和市委相關要求,結合寧波實際,制定出臺了《寧波市基層監督數字化運行平臺推廣部署方案》《寧波市基層監督數字化運行平臺建設方案》,著力以數字化改革促進基層小微權力運行監督規范化、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常態化,并成立工作專班,組織專門力量,督促推動各區(縣、市)紀委監委倒排“時間表”,“掛圖作戰”“掛牌銷號”,高質高效推進場景建設,以數字化改革助力監督下沉落地、融入基層治理。
作為全市最先開始試點的兩個區(縣、市),寧海先后多次召開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工作部署會、全縣現場會等,組織實施方案推進;海曙強化統籌協調,壓緊壓實大數據中心、農業農村局、政務服務辦、各鄉鎮(街道)主體責任,全力推進試點任務。
市紀委監委數字化改革專班組織技術力量赴寧海、海曙,實地指導試點工作,督促兩地強化技術聯合、共性融合、功能整合,加快系統開發部署,優化功能設置,制定預警監督規則,不斷提升系統規范化、成熟度。
同時,主動靠前溝通,多跨協同對接政法單位“基層治理四平臺”系統、農業農村三資管理系統、大數據局政務云系統等數字化應用平臺,構建“三縱七橫”業務協同模式。
在海曙、寧海開展試點工作的同時,市紀委監委制定推廣部署方案,按照一體推進、分級負責、分步實施的原則,推動其他8個區(縣、市)同步開展數據梳理等前期準備工作,明確責任主體、分工和時間節點等,高質高效推進相關工作落實。
截至目前,圍繞村級工程、資產資源、采購、勞務用工等問題,已歸集全市156個鄉鎮(街道)及各村(社)基層公權力運行關鍵數據;應用平臺共有注冊用戶3.6萬個、運行數據32.73萬條、陽光公開信息12萬條、群眾訪問量約90萬次。通過碰撞、對比、預警,實時更新“大數據賬”,及時發現潛在的基層公權力運行問題,實現風險“一鍵暴露”、問題“一鍵追蹤”,持續提升監督質效。
去年開始,我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著力推動基層監督數字化改革
創新因地制宜寧波模式
改革,因地制宜才能行穩致遠。基層監督數字化改革亦是如此。
“村里現金流動頻繁,村會計權力空間大,村干部容易盯上‘錢袋子’,動起‘歪腦筋’。”海曙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坦言,2020年以來,轄區查處的村干部違紀違法案件中,涉及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占比56.1%,造成了村集體經濟的嚴重損失。
為此,海曙區在基層監督數字化改革中,通過應用平臺自定義開發了資金監管模塊,打通了全區179個行政村村務卡的銀行數據接口,實現每一筆村級財務支出的時間地點、具體類目和金額數據可實時在線查詢。有效避免了事后審批和“白條入賬”現象,提高了財務支付的透明度。同時,海曙區還通過配套建設“浙里辦”手機端應用,實現了資金支付的審批審核流程“掌上”運行。
“這樣的特色流程打造,讓寧波的基層監督數字化改革更有生命力。”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打造“村級小微權力運行平臺、公開平臺、監督一點通平臺”三大功能平臺,改革過程中,我市紀檢監察系統積極探索“省紀委統建+基層實踐”的改革實踐新路徑,創新了基層大數據監督的寧波模式。“委工作專班多次召集試點單位與相關責任部門,就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A2模式,結合本地實際展開研討、創新升級、融合應用,構建了具有寧波辨識度的基層監督數字化體系。”
同時,各區(縣、市)紀檢監察機關在推行過程中,也不斷因地制宜加入特色流程,進一步對模板內容進行豐富。
寧海結合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對村級工程、資產資源功能模塊等流程再造,實現對村務運行的動態數字化主動監管;海曙探索拓展到資金審批、資金競爭性存放等領域,打破了村集體資金長期壟斷存放的局面,實現了制度的重塑,確保集體資金的保值增值;鄞州充分運用已有的清廉指數模型,將鄉鎮公權力大數據監督結果與鎮(街道)清廉指數相掛鉤,并在平臺首頁醒目位置公開“晾曬”,倒逼全區鎮(街道)公職人員高效規范行使公權力;奉化在其中嵌入“信訪直通車”,使群眾反映問題直通區紀委,并由班子成員分片包干負責清零,使群眾反映問題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同時,我市基層監督數字化改革還橫向打通了與鄉鎮、農業農村局、財政、政務服務辦、國資中心等職能部門的聯系,實現基層監督力量“多跨協同”。
紀檢監察干部在查看智慧監督系統
成效精準高效智慧監督
基層監督數字化改革,帶來了什么?
毫無疑問,實時動態的智慧監管,讓基層公權力監督更精準高效。
“潘某某明明是企業股東,為何還能領取臨時補助?背后是否存在街道工作人員優親厚友,審核把關不嚴問題?”2021年12月,鄞州區紀委監委收到來自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發出的一條“紅色預警”,隨即交由街道紀工委開展調查核實。
經查,潘某某家中遭遇火災后申請獲得了一筆臨時補助,但其本身并不符合補助領取條件。核實后,3000元補助金第一時間被予以追回,并由街道紀工委對資料審核把關不嚴的工作人員開展了提醒談話。
如此隱蔽問題得以發現,正得益于基于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的數字碰撞分析功能,潘某某的相關信息與市場監管、民政等部門信息碰撞分析后,原本隱藏的問題被“一鍵”暴露,大大提升了監督質效。
奉化區錦屏街道紀工委副書記江靖稱贊道:“以往,我們的線索來源主要依靠信訪舉報、入戶走訪、日常檢查等手段,現在依托大數據平臺全程監測,發現問題的時、度、效都大幅提升,為我們紀檢監察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翅膀。”
平臺精準高效的運作機制,也讓百姓獲得了更多實惠。
不久前,寧海縣黃壇鎮紀委查看智慧系統時發現,資產資源處置亮了一盞紅燈。點開查看,原來是聯溪村的集體廠房出租項目到期了,于是鎮紀委立即約村主職干部談話,隨后村干部馬上組織對該廠房重新招投標,最終招標價位每年18萬余元,比之前增加了2.5萬余元,按租期10年計算,可為村里增加25萬余元的收入。
“總的來說,基層監督數字化運行平臺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是實現對基層權力事務及時更新動態掌控,做到過程清、家底明,實現了“全天候、全流程、全覆蓋”的跨部門多業務網上監督;二是數字監督智慧預警作用充分發揮,并通過層級組織架構協助鎮村干部分層處理,提高系統預警處置效率;三是重點領域主動監管更加智慧高效,實現對工程建設和資產資源發包的規范化監管,嚴控違規空間;四是基層權力運行更加公開陽光透明,實現了基層小微權力公開內容的自動推送和實時公開;五是群眾訴求渠道更加寬泛暢通,實現群眾訴求辦理、反饋全過程在線流轉。
從群眾反映問題,到跟蹤核實,再到舉一反三、立行整改,我市依托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構建起部門全線聯動、項目全程跟蹤、數據全面共享的閉環系統。目前“監督一點通”累計接收群眾訴求12386條,紀檢監察系統處置6864條,反饋11558條,滿意率99.41%。
下一步,我市將以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為起點,從村社逐步拓展到對國企、高校等各領域公權力的監督,充分運用“兩化一跨”遠程視頻監督平臺,從下至上、由點及面,不斷豐富監督場景和覆蓋面,建設起數據高度歸集、業務高度集成、監督高度協同、運行高度智能的新型監督機制,有效推動監督優勢向治理效能轉化。
紀檢監察干部向群眾推薦“監督一點通”系統
記者董小芳通訊員甬紀軒文/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