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縣醫院中西醫結合主治醫師陳志生介紹,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降低、骨小梁減少和骨皮質變薄而導致骨脆性增加,易于并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代謝性骨病。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該病的發病率也顯著提高。在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中,老年性和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占85%—90%。隨著骨質疏松嚴重程度的增加,骨折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最終可能導致殘疾或死亡。
骨折是骨質疏松癥一個比較大的危害,容易發生的部位包括脊椎、髖部和橈骨,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使患者的自由活動受到限制。隨著患者病情的發展和加劇,給患者造成殘疾甚至威及生命。
陳志生介紹,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主要有兩類藥物。第一種為抑制骨吸收的藥物,如維生素D、鈣、降鈣素、雌激素、二磷酸鹽、同化類固醇等;第二種為刺激骨生成的藥物,如生長激素、甲狀旁腺激素、骨生長因子、氟化物等。骨質疏松癥有很多發病原因,每種病型使用的藥物也不相同,但至今都沒有出現一種特效藥。因此平時飲食及預防骨質疏松顯得格外重要。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陳志生提出以下注意事項:
現有的預防骨質疏松措施中,補充鈣是最簡單、安全、經濟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國營養學家推薦成人鈣攝入量800毫克/天,是獲得理想骨峰值、維護健康的適宜劑量。鈣有廣泛的食物來源,奶制品是鈣攝入的最佳來源,250毫升牛乳中約有250—300毫克鈣。其他含鈣食物來源有蔬菜(如花莖甘藍、卷心菜、大白菜)、豆腐、豆類、蝦皮、小魚、堅果等。面食和谷類含鈣雖低,但一次攝入量較多,也能提供不少的鈣。
保證每天攝入磷1—1.5克,維持食物正常的鈣磷比值。當比值<1:2時,會使骨骼中的鈣溶解和脫出增加,因此建議保持l:1或2:1的水平。瘦肉、蛋、魚、堅果、海帶和紫菜是鈣、磷的好來源。
適當增加日光浴,增加鈣的吸收,同時可以增加富含維生素D的膳食。一般鈣制劑在人體內不易被吸收,但當鈣和維生素D同時服用時,維生素D能促進鈣在腸道內吸收。所以建議補鈣時和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共同攝入,如魚肝油、動物肝臟、蛋黃、瘦肉、牛奶等。
新鮮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D及鐵、鋅、磷等微量元素,有利于體內鈣質的吸收和骨質的形成。蛋白質是合成骨基質的物質,對恢復已丟失的骨質不可缺少。但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會增加尿鈣的排出和影響鈣質的吸收。蛋白質宜以豆制品、鮮魚、鮮雞蛋等為主。脂肪過多,緩沖了肌肉酸質鈣不足,對骨質疏松不利。
吸煙會影響骨峰的形成,過量飲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陳代謝,喝濃咖啡能增加尿鈣排泄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攝取過多的鹽以及蛋白質過量亦會增加鈣流失。日常生活中應該避免形成上述不良習慣。
老年人適量運動,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利用以及在骨骼的沉積。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有散步、慢跑、太極拳、登山、游泳等。運動要循序漸減,防止摔跤。
合理的膳食構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與方式、合適的營養素比例是保證人體健康的基礎,骨質疏松本身是生命生長的一個過程,適當的飲食調理有助于延緩骨質疏松,防止骨質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