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份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石油暗戰的助推下,引爆了一場以美股十天內四次熔斷、美聯儲無限量QE為代表的全球金融動蕩。在危機面前,黨中央和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應對,以巨大的制度優勢和戰略自信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經濟社會加快恢復。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是繼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9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后,再次強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新基建由此成為我國穩投資、穩增長、促消費,化解疫情不利影響,實現經濟平穩有序發展的重要抓手。
雖然各界對“新基建”的解讀各有論點,但我們認為,中央文件里提及的新基建,主要包括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據中心等領域,實質是數字基建。與傳統“鐵公基”相比,新基建內涵更加豐富,涵蓋范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征。因此,新基建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在基建本身,而是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與經濟社會轉型需求的疊加,是時與勢的結合。
一、數字經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
數字經濟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引擎。當前,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突破,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全球互聯網流量從1992年的每天約100GB飆升到2017年的每秒45000GB以上,微軟、蘋果、亞馬遜、騰訊和阿里巴巴等超級數字平臺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國亟需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次疫情更是凸顯了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帶動作用,例如釘釘上發起在線會議的數量單日突破2000萬場、超1億人次。未來一段時期,數字經濟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將大大加快。
二、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基礎保障
新基建已成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石、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全球各主要經濟體斥巨資于此。5G賦能交通,使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成為可能,車聯網也將成為5G技術最主要的應用場景;人工智能賦能機器,誕生了工業機器人、無人系統等產品;工業互聯網賦能產業,通過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實現工業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數據中心賦能云計算、邊緣計算,使工業互聯網實現萬物互聯成為了可能,亞馬遜、蘋果、谷歌、Facebook和微軟等巨頭建設運營超大規模數據中心。
此外,新基建也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首先,新基建可有效帶動投資。當前,國際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連接設備數量已達到1000萬臺,我國主要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平均設備連接數正邁向百萬級,處于快速增長期。據麥肯錫預測,2030年,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將帶來全球30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其次,新基建產業自身具備良好經濟效益。例如AWS已經成為亞馬遜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在去年為亞馬遜貢獻了63.5%的營業利潤;據我院預測,我國2020年工業互聯網對經濟的貢獻度也將達到萬億元人民幣。最后,新基建可有效提高企業效益,例如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利用工業互聯網,每節省1%的燃料,未來15年就可以為客戶節省300億美元成本。電力行業節約1%的燃料就意味著節約660億美元。推動新基建建設,不但能拉動相關投資,而且能催生巨大市場,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工業互聯網是新基建的重要戰場
首先,工業互聯網是推動我國產業體系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工業互聯網全面鏈接工業生產中的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步伐,有助于重塑現代工業體系中的各個要素,包括推動工業生產組織形態變革和生產效率提升,形成基于集群式創新、開放式創新的新型科技創新體系,構建基于工業大數據的新型產融結合模式,建立應用導向的人力資源協同發展路徑等,進而從根本上推動產業體系的新舊動能轉換。
其次,工業互聯網能夠深度融合“新基建”各領域建設成果。工業互聯網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時代各項先進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深度融合。在“新基建”領域中,5G技術是工業互聯網核心網絡支撐,數據中心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重要載體,人工智能是工業互聯網的關鍵技術;因此發展工業互聯網,可以有效推動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其他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大幅提升“新基建”整體建設成效,更好地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最后,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企業加快應用TCN、CDN、5G等新技術改造企業內網,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武漢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功能不斷完善,40個二級節點上線運行,目前標識解析注冊量已經突破16億。平臺體系快速發展,具備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平臺數量超過了70個,重點平臺平均工業設備連接數已經突破69萬臺套,工業APP達2124多個,涵蓋細分行業達100多個。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已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鋼鐵冶金、服裝家電、機械制造、能源等行業以數據驅動、快速迭代、持續優化的大數據系統正在為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在包括制造業在內的各行業深入應用提供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通過工業互聯網,創新要素、生產能力和市場資源以數據為紐帶得到有效整合,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以信息流為橋梁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高效對接與協同創新。
四、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是工業互聯網的心臟系統
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通過匯聚、處理、分析、共享和應用各類數據資源,推動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數據流通共享,實現對工業領域各類資源的統籌管理和調配,發揮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創造和分配的能力,加速流程再造、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極大地激發生產力乘數效應,形成新的生產關系,培育工業互聯網產業新生態。2019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決定由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開展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的建設,目的就是構建我國統一的工業互聯網數據資源管理和服務體系,實現各地區、各行業數據資源的匯聚與應用,從而實現各類生產資源的統籌調配,發揮工業互聯網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最大效能。
在加速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的同時,還應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分中心建設。堅持“離工業最近”原則,在全國工業基礎和信息通信基礎好的地區、行業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分中心,推動工業互聯網在各地區、各行業的深化應用,形成對我國工業經濟和工業互聯網運行的數據采集和監測能力,形成對工業互聯網安全威脅的全面監測、感知和預警能力,形成賦能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能力。(作者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 徐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