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載人示范應用啟動,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
用戶可通過滴滴APP線上報名,審核通過后,將能在上海自動駕駛測試路段,免費呼叫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試乘體驗。現階段,測試范圍僅限于在上海開放測試道路上,路線經過汽車會展中心、辦公區、地鐵站、酒店等核心區域。
為確保行程安全,自動駕駛測試車依相關規定配備了安全員,可隨時接管車輛,應對突發情況。與此同時,滴滴還設立了自動駕駛安全護航中心,能實時監控車輛、路況,并在車輛面臨復雜情況時,給與協助指令,解決未來自動駕駛運營中可能出現的遠程協助問題。
據介紹,在測試區域的部分路口,滴滴部署了自主研發的車路協同解決方案,能將道路信息實時共享給區域內不同公司的自動駕駛測試車,消除行駛盲區。
值得注意的是,雨天等特殊環境下,自動駕駛可行嗎?27日,滴滴等在對自動駕駛網約車上路直播的過程中,剛好遇到上海大雨天氣,但自動駕駛網約車依然平穩運行,正常接單。
滴滴介紹,雨天、夜間以及極端場景一直是全球自動駕駛公司需要持續解決的問題。在雨天場景下,對激光雷達來說,雨點、地面上的積水以及濺起來的水花可能引發噪點,這就相當于“駕駛員”視力變差,需要算法有效地去除這些噪點,否則容易引發各種急剎。
“此外下雨天影響汽車輪胎抓地力,對自動駕駛系統的控制系統提出了較高要求。而地面有積水的情況下,定位精度會變差。雨天行人打雨傘,相對來說是長尾的情況,需要機器有良好的訓練數據覆蓋、以及充分的算法冗余才能保證識別。”
滴滴出行CTO兼自動駕駛公司CEO張博表示,“滴滴通過給駕駛員和自動駕駛車輛混合派單的方式,彌補自動駕駛車輛僅能在特定區域使用的局限,讓現階段自動駕駛不僅僅停留一種新奇的體驗,更能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切實補充。”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稱,“相信最終AI技術會大幅提升駕駛安全和效率,同時也相信自動駕駛從技術成熟,商業成熟到法規成熟,道阻且長,至少還需要做十年持續投入的計劃,也要做好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準備,但方向是明確而堅定的。”
程維還認為,“司機有溫度的服務不會因新技術出現而消失,自動駕駛也會給網約車司機創造新的職業和崗位。”
記者在觀看直播時注意到,自動駕駛網約車上路,目前每輛車配備了2名工作人員。
據滴滴介紹,其自2016年開始組建自動駕駛研發團隊,目前已獲得北京、上海、蘇州、美國加州等地路測資格,并在去年9月獲得上海頒發的首批載人示范應用牌照。(記者 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