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三大指數走勢拉升,創業板指翻紅,滬指重返2900點,截至目前,滬指跌0.75%,報2901.33點;深成指跌0.17%,報10921.89點;創業板指賬0.28%,報2051.86點。
盤面上,電子半導體、芯片概念、農業、土地流轉等板塊漲幅居前,口罩、黃金、醫療保健等板塊跌幅居前。
中信證券FICC首席分析師明明最新研報認為,從長周期的視角來看,新基建終將取代舊基建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但在短周期的視角下,考慮到財政空間、政策時滯、穩增長目標,新基建上尚難以接過穩增長的大旗,傳統基建以及基建補短板可能仍是后續的政策重心。但無論如何,穩增長發力離不開資金端的支持,因此后續財政、貨幣政策均有望加碼寬松。
東北證券指出,面對海外暴跌,A股投資者更多是心有戚戚,更多是思考假如也面對如此海嘯沖擊之下是否還能活著,是否能夠扛過去。客觀講,國內逆周期政策的空間較大,降準降息等也會較快落地,海外市場連續暴跌后也可能存在B浪的超跌反彈,有利于A股市場保持震蕩整理的特征。但是,這種預期已經較為明顯的反應在股市之中,后續更需防范未來利好出盡是利空的可能。中期市場面臨的全球經濟下行、需求下降、政策空間縮小、疫情的擴散和不確定性等風險,這是灰犀牛,不可不防。因此,考慮到隔夜外盤大跌和A50跟隨式下跌4%,考慮到目前全球市場暴漲暴跌、波動率急劇放大的階段,操作上,繼續控制倉位、偏于防御;短期以弱勢震蕩調整思路應對,防范市場補跌等風險。
山西證券指出,展望后市,指數短期震蕩整理態勢不變,待外圍市場企穩后有望走出獨立行情。全球多個主要股指已經跌幅超過20%進入技術性熊市,而技術性熊市是很多國外基金止損的重要參考指標。如果后續這些國家的政府及央行不能采取有力舉措,則外圍資本市場目前的下跌或只是一個開始。從A股來看,外圍大跌會導致外資持續流出,短期內A股暫難企穩。建議投資者關注具備安全邊際的藍籌股,穩健型投資者可待市場企穩后再行介入。
板塊方面,推薦投資者繼續關注基建和新基建板塊。基建和新基建板塊確定性較高,尤其是特高壓、5G等板塊,具體標的可關注我所推出相關報告。新基建個股彈性大,波動大,漲幅空間大;基建板塊估值低,市值大,波動小,走勢穩健。各有優勢,投資者可按照自己的投資風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