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首家“PE系券商”光環的九州證券今年卻被“陰霾”籠罩。因資管計劃“踩雷”向前員工索賠超3億元敗訴一事,九州證券再度引發業內高度關注。“踩雷”事件不僅致使九州證券損失5億元,今年該公司也未有新成立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發行。另外,被九州證券視為拳頭業務的投行業務已然在行業“掉隊”。與此同時,九州證券控股股東九鼎集團仍在尋找投資方,準備出讓九州證券股權。多業務走入低谷、大股東出讓股權意愿強烈,九州證券未來發展何去何從也越發迷茫。
資管“踩雷”損失5億今年未見新單發行
近期,九州證券因資管“踩雷”事件與前員工對簿公堂,再次出現在了公眾視野,法院二審維持原判,二度對九州證券向前員工索賠3.36億元并追回獎金178.64萬元的請求予以駁回。
案件的起源要追溯到2018年九州證券資管“踩雷”金銀島事件。2018年7月,九州證券發行的兩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面臨到期無法兌付。主要原因是被投項目金銀島資金流動性出現問題,人去樓空,九州證券的兩期產品也因此無法如期清算。違約事件發生后,百余名投資人要求九州證券承擔兌付責任,隨后九州證券被監管部門采取停業整頓的監管措施。
去年11月7日,青海證監局公告指出,九州證券在管理九州瀚海系列資產管理計劃過程中存在四大違規行為:宣傳推介不規范,產品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時,處置信訪、投訴不得當。由此,青海證監局決定對九州證券采取暫停開展新的資產管理業務6個月的措施,期限自2018年11月7日至2019年5月6日止。期限到期且經監管檢查驗收后,才可繼續開展新的資產管理業務。
九州證券稱因上述事件損失了5億元。有券商資管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項目“踩雷”起訴項目負責人的情況在行業內非常少見,但不可否認的是,業務暫停對公司損失很大,不僅是半年開展不了業務,后續業務開展也難免受到影響。
今年7月,有公開報道稱,九州證券此前被暫停6個月的資管業務資格已經恢復。不過,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今年九州證券未有一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發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證券公司資管產品備案信息公示上今年也未見九州證券相關產品身影。從行業整體情況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今年券商新成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總數為5818只。
九州證券于2015年4月取得證券資產管理業務資格,當年成立了2只集合資管計劃。不過在近幾年,九州證券資管業務在迎來短暫“春天”后便開始逐年收縮。Wind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九州證券分別發行了25只、11只、2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這三年對應的券商整體資管產品發行數量分別為9134只、10283只、7131只。
對于目前九州證券資產管理業務開展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試圖采訪該公司,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拳頭業務掉隊IPO承銷顆粒無收
除了資管業務遭遇“滑鐵盧”,被九州證券視為競爭力的投行業務也逐漸“掉隊”,不僅投行業務線大減員,股權承銷業務今年也未有收入進賬。
其實,2019年以來,資本市場回溫加上科創板業務貢獻,券商整體IPO承銷收獲頗豐。北京商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截至12月18日,年內券商IPO承銷合計收入110.33億元,同比增長114.68%。
在行情向暖的背景下,九州證券投行業務卻轉入“寒冬”。據九州證券官網顯示,投資銀行作為九州證券的拳頭業務,可從事包括IPO、上市公司再融資及并購重組、新三板推薦掛牌及再融資、中小企業私募債等在內的全投行業務。不過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九州證券年內一級市場承銷收入“掛零”,今年IPO承銷業務未有收獲,債券承銷金額也僅為242.02億元。
對比來看,2018年九州證券有2830.18萬元承銷費進賬,2017年,主承銷收入也有2909.26萬元,全部為IPO承銷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九州證券曾以“黑馬之姿”出現在新三板做市商的行列,先后為320家企業提供做市服務,做市股票總數在做市券商中排名第6位,不過在近年新三板市場走冷之際,九州證券新三板做市業務收縮也十分明顯。截至今年12月18日,做市股票僅存99只,同時,今年做市股票個數也只有1只。
另外,記者發現,九州證券于2015年取得證券承銷及保薦資格和新三板做市業務資格,在2015年該公司投資銀行條線人數為170人,在2016年擴張至291人,不過最近兩年該公司卻對這一業務線進行了大幅減員,從2017年的168人進一步降至2018年的75人。
根據九州證券控股股東九鼎集團的2019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九州證券營業收入2.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0.43億元。從近年業績上看,Wind數據顯示,2016-2018年九州證券營業收入分別為8.59億元、10.94億元、6.2億元;同期九州證券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2億元、0.73億元、0.04億元。
易主山東高速折戟大股東重尋買家
值得一提的是,九州證券近年激進的風格與控股股東九鼎集團一脈相承。九鼎集團曾在資本市場叱咤風云,一路“買買買”,金融版圖里集齊了證券、保險、基金、支付等牌照。不過隨著金控集團“無序狂奔”混業經營風險暴露,監管從嚴整頓,九鼎集團近年也將精力放在“回歸投資主業”,九州證券的股權同樣在籌劃轉讓當中。
據了解,九州證券前身三江源證券經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在2014年底,青海證監局核準九鼎集團對九州證券增資3.6億元,成為九州證券控股股東。在此之后九州證券也繼承了股東的高歌猛進風格,2015年,九州證券拿下了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資產管理、融資融券、新三板做市等全部證券牌照,但近年卻在合規問題上屢屢失速,不僅遭遇了資管業務違規被暫停風波,還因分公司負責人違規在外兼職、經紀人代客辦理交易等問題被監管點名。
天眼查信息顯示,同創九鼎投資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即九鼎集團)持有九州證券85.76%股權,為后者控股股東,此外,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達孜縣眾合九州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分別持有九州證券10.98%、3.26%股權。另據九鼎集團2019年半年報,九鼎集團實際間接持股九州證券89.02%股權。
當前,九鼎集團正忙于“瘦身”。根據九鼎集團2019年半年報,九鼎集團今年上半年虧損了8.96億元,負債總計達662.7億元。從“買買買”到“賣賣賣”,九鼎集團正頻繁減持上市公司股權,加速處置資產。最惹人關注的,便是出讓富通保險和九州證券。
九鼎集團2019年半年報顯示,2018年底,九鼎集團出售富通保險100%股權,交易作價為215億港元,截至報告報出日,資產交割手續尚未完成。九鼎集團表示,若完成富通保險的出售,將會收到大量現金,這些現金歸還到期債務后,剩余部分可繼續用于投資。
另外,有消息稱,去年2月九州證券與山東高速集團簽署了增資協議,約定山東高速集團認購九州證券新增股份7.9億股,占此次增資后九州證券總股份的19%。此外,山東高速集團還有意在后續條件具備并經相關監管機構批準后,進一步增持九州證券的股份并成為九州證券控股股東。
不過,投資事項一直未有新的進展披露。北京商報記者從九鼎集團方面獲悉,山東高速投資九州證券的交易已經取消,不過目前九鼎集團仍在找投資方,準備繼續出讓九州證券股權。“該事項已經委托給一家國際投行在做,目前有很多有意向的投資方正在談。”談及是否準備出讓全部九州證券股權,該人士表示,此事屬于商業機密,不方便透露。
易主折戟、大股東出讓股權意愿強烈,九州證券未來發展何去何從也越發迷茫。
針對公司未來整體發展規劃、如何提升合規風控水平、資產管理和投行等業務將如何發力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致電九州證券試圖采訪,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