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報告(2019)》中英文版(以下簡稱藍皮書)在鄭州發布。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藍皮書新增了成長性指數,鄭州市的成長性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
據了解,該藍皮書是繼去年研創《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報告(2018)》之后,鄭州師范學院國家中心城市研究院推出的第二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藍皮書。該藍皮書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為主題,貫徹和體現了中央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的新思路。鄭州師范學院黨委書記趙健、校長孫先科,副校長蔣麗珠,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城市和綠色發展分社副社長王玉霞等領導、專家和新聞界人士出席了此次藍皮書發布會。
與上一部藍皮書相比,本次發布的藍皮書新增了成長性指數評價,鄭州成長性領先。據了解,藍皮書圍繞綜合服務、網絡樞紐、科技創新、開放交流、人文凝聚、生態宜居等6大功能,篩選并選擇了33個指標,對9個國家中心城市成長性進行了測度。評價結果顯示,原來處于第三梯隊的鄭州、西安和處于第二梯隊的成都、武漢,成長性指數明顯高于第一梯隊的上海、北京、廣州和處于第二梯隊的天津、重慶,呈現出發展速度加快趨勢,而廣州、重慶、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發展趨于平穩。其中,鄭州市的成長性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但結合2018年建設指數分析,鄭州的綜合建設指數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仍處于較低水平,尚需在增強各項功能上做出努力。
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2018年,鄭州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上述三大標志性突破。
2018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地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首次提出,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鄭州晉升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12個城市之一,鄭州近年來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國家戰略疊加優勢,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成效顯著,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中成長性最好的城市之一。
此外,全面反映和體現習近平總書記的新發展理念;強調以文化旅游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鄭州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中心建設;強化鄭州問題研究,為鄭州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也是藍皮書的突出特點和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