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汽車潮到來之前,車企對于供應鏈的擔憂正在日益加劇。據路透社報道,一份政府游說文件顯示,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和戴姆勒啟動了一項研究,旨在推動智利鋰金屬的“可持續”開采。
(圖片來源:戴姆勒官網)
智利的阿塔卡馬鹽灘是南美“鋰三角”最大的超輕電池金屬供應地。該區域的水供應十分有限,且生態系統脆弱,同時這里也是全球兩家最大的鋰金屬生產商的所在地,分別為美國企業Albemarle以及智利企業SQM。
但是對于可持續性的擔憂,一直以來都在困擾著阿塔卡瑪的采礦者,這些采礦者在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下的鹽水池中提煉金屬。當地居民和環境團體擔心,這里的生態環境有可能會遭到破壞,該地區擁有古老的土著文化、稀有火烈鳥的棲息地瀉湖,以及正在蓬勃發展的旅游業。
游說記錄顯示,德國發展機構GIZ,以及公私合營組織智利基金會(Fundacion Chile)所組成的一個團隊,在今年早些時候與智利最高環境監管機構SMA的負責人Cristóbal De La Maza會面,并正式提交了“可行性研究”計劃。
文件顯示:“該項目由大眾和戴姆勒公司推動。電池日益提升的重要性,使鋰的可持續性成為了企業考慮的關鍵優先事項。”大眾在一封郵件中向媒體確認他們參與了這項研究。戴姆勒拒絕發表評論。
為了滿足歐盟更加嚴格的反污染規則,德國車企倍感壓力,因此必須要加快電動汽車的生產。大眾推出了一項910億美元的計劃,旨在大規模生產零排放車輛,并從中獲得利潤。這一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的計劃,促使人們加強了對鈷、銅和鋰等關鍵金屬開采方式的審查。未來數年中,預計對這些金屬的需求將會出現快速提升。
文件表明,大眾和戴姆勒委托進行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已經開始,其中包括與當地群體、監管機構以及采礦者進行對話。這些會議的目的是要制定一個“聯合行動計劃”,并及時“實時優先行動”,從而解決對鋰礦石開采方式的擔憂。
智利為鋰礦石開采的熱點,而對于可持續性的擔憂已經成為了該地區的關鍵弱點。去年12月,智利環境法院稱阿塔卡馬生態系統極其脆弱。這家法院警告稱,針對地下水位的行為,存在“高度的科學不確定性”。
此外,水資源的使用,也成為了SQM和Albemarle提高智利產量、滿足需求激增的另一個問題。世界第一大白色金屬生產國澳大利亞是從巖石中開采鋰金屬,而非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