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肆虐,保障大中小學師生的安全,1月28日,教育部通知全國各省區市需要延遲開學的時間。此后,各地教育廳都均對延遲開學情況作出規定,一些校外培訓機構也陸續按學校正常教學計劃積極提供免費線上課程,為大中小學生如期學習提供便利條件。由此,在線教育行業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中。而在疫情期間,在線教育所帶來的利和弊,也引發大眾對在線教育行業未來發展的討論與思考。
網絡和軟硬件制約在線教育發展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響,短時間劇烈增長的市場需求把在線教育推到了“快車道”。數據顯示,自教育部提出“在線教育”后,央視頻聯合學而思網校推出免費課程直播,平均每節課的實時上課人數達到200多萬人;全國20多個省區市紛紛加入釘釘“在家上課”計劃,超過兩萬所中小學、1200萬學生將通過釘釘直播的方式上課;還有超過80多家在線教育公司紛紛“捐課”,面向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免費課程。
然而,在實際運行中,這些“在線教育”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引起了大眾的討論。
首先,采用線上授課的模式,對于許多師生而言,效果明顯不如線下。在湖北省某小學任語文教學的黃老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和線下授課不同,在線上授課,老師只能面對小小一面屏幕,不能和學生形成有效互動。學生的一舉一動難以反饋到老師眼里,老師就很難把握教學的進程。
孩子在讀小學二年級的馬女士也憂心忡忡地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自在線教育開始推廣后,孩子的學習問題就成了她心頭大石。“在家通過電腦上課,孩子覺得沒有老師管了,學習就不專心了,總是學一會玩一會,說也不聽。”
其次,在線教育非常依賴網絡環境,尤其是直播授課,對于網絡環境的要求更高。可以說,網絡質量直接決定了在線教育的基礎。然而,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網絡基礎條件差異較大,因此,在線教育難以運用到各個地區。
“剛開學的幾天,網上直播平臺經常‘卡頓’,有時候‘卡頓’時間過長,等恢復過來時,老師已經講到了下一個知識點。”因疫情被隔離在鄉下老家,只能通過手機和流量進行在線學習的初二學生孫同學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由于鄉下網絡不好,上課時“卡頓”是常態。為了補上遺漏的知識點,她不得不課后多次回放老師的教學視頻。
記者也發現,在線教育大規模開啟的初期,由于在線人數暴增,不少地區上課時經常會遇到“卡頓”和“死機”,一些平臺的服務器還出現了“宕機”。尤其是對線上直播平臺而言,在目前的網絡環境下,“卡頓”是出現概率很高的一件事。
“‘卡頓’容易造成教師授課的不連續,會影響整個課堂的連續性。對于好一些的平臺而言,出現‘卡頓’時不會影響教學,但對于差一些平臺而言,出現‘卡頓’往往會導致教學中斷。”一位在線教育企業的負責人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第三,在線教育的教師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在一個不熟悉的教育平臺上遇到合適教師的幾率不超過50%。很多直播平臺沒有相應的教師管理委員會來監控教師的教學質量,這也是線上教學質量口碑始終難言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負責人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在家搜小學的語文、數學課,就能彈出來一大堆,選起來眼花繚亂,也不知道哪個質量好,哪個適合孩子。”不少家長感慨說,相比把孩子送去學校上課,網上上課,在沒有參考和質量評價標準的情況下,更考驗家長挑選課程的能力。
教學質量決定在線教育競爭力
盡管疫情期間的在線教育暴露了一些問題,但需注意到,在線教育并不是短期的應急方案,在線教育的發展也不會因這些問題而停滯不前。事實上,在疫情暴發前,在線教育的市場潛力就已廣受關注。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2020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到4041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4538億元;在用戶增長上,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到2.61億人,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達3.09億人。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消費升級、二孩政策開放、80后90后父母教育意識不斷增強,高質量教育需求愈加迫切,推動在線教育向“剛需化”轉變,促使市場規模、用戶規模不斷攀升。而在另一方面,我國近年來對于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加大,寬帶網容量提升明顯,5G時代的到來,更是為各類在線服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在線教育注定會成為未來教育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結束后,網絡基礎、硬件設施得以完善,在線教育勢必要經歷同質化競爭。因此,教學質量將是決定在線教育企業競爭力強弱的關鍵所在。
“未來,在線教育企業更應注重服務和內容質量,加強教學教研能力,不斷創造和輸出符合網絡教學特點的優質內容資源。同時,通過增強技術和服務能力,保證學生在線學習的體驗。”好未來集團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加強教學互動,建立科學評估體系也很關鍵。”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李逢慶認為,對于在線課程開發者而言,要從不同課程類型和內容特點決定教學形式和效果,通過更新技術、拓展內容等多方面加強互動,加大線上線下結合。
“要構建在線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的政產學研一體化生態環境。”李逢慶還建議,政府部門應給予一定的政策引導或資金技術支持。企業、教育機構應從教育的邏輯開發軟件、系統、平臺、工具和課程。學校要通過重構教學流程、重組教學資源等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同時,加強對在線教育機構的監管和對授課教師資質的評估。
總而言之,疫情給在線教育行業帶來了危機,同樣也帶來了機遇。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只要對此做好充分的準備,作出正確的選擇,離勝利便不遠了。記者 胡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