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營養健康問題是公眾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天,正值六一兒童節,也是第21個世界牛奶日。協會代表、行業專家、醫務人員以及企業代表在北京圍繞兒童當前營養健康狀況展開討論,并針對網友對于乳制品方面的疑惑進行專業解答。
營養過剩和微量營養素缺乏并存
以“關注兒童營養健康 提升乳制品科學認知”為主題的2020世界牛奶日·關注兒童營養健康研討會在京召開,由新華網攜手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伊利QQ星共同舉辦。
現階段,中國兒童營養方面存在哪些問題?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常翠青介紹,根據近期對兒童青少年營養調查顯示,兒童營養過剩和微量營養素缺乏問題并存。營養過剩導致兒童肥胖,微量營養素缺乏則表現在維生素A、維生素D、膳食纖維、鈣、鐵攝入不足。在相對貧困的地區,還存在生長發育遲緩和貧血問題。
“從中國兒童營養攝入情況看,微量元素缺乏、隱形營養不良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伊利集團總裁助理兼任國際乳聯專家委員會中國委員云戰友說,兒童的體格發育,大腦發育和心理發育,與嬰兒期及成人相比,都有獨特之處。與成人相比,3-6歲兒童,單位體重的營養素需求高于成人。
兒童正處于身體和智力都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改善飲食來補充充足營養十分關鍵。常翠青說,在學齡前階段,3至6歲的孩子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培養良好飲食行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兒童膳食將從嬰幼兒的乳品或軟食為主的食品向成人膳食過渡,其中,乳制品在合理膳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合理膳食行為亟需引導
如何解決兒童營養不均衡的問題?常翠青呼吁家長、幼兒機構對孩子的一日三餐應該有合理的安排,對孩子的一日三餐和兩次點心要重視。在“兩點”中添加一些水果或者乳制品,對兒童日常飲食是很好的營養補充。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建議,除了培養孩子飲奶,還應該培養孩子攝入被譽為“乳黃金”的奶酪。
合理、健康的膳食習慣需要從幼兒時期開始培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梁芙蓉認為,孩子一歲以后,家長要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平衡膳食的習慣。平衡膳食指的是攝入食物的種類要齊全,主要包括:奶、碳水化合物;米、面、薯淀粉類食物;肉、蛋、魚蛋白質類食物以及油、鹽、糖等等,“比例要均衡,這非常重要。”
對此,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持同樣的意見。他認為,家長在食品選擇上要做到理性,根據孩子自身的營養情況來補充營養,而不是什么食品好就吃什么,家長應該具備基本的營養均衡理念。
提升大眾乳制品科普認知
對于普遍網友關心的嬰幼兒喂養問題,梁芙蓉認為,嬰幼兒應盡量遵從母乳喂養的原則,母乳喂養是孩子最好的營養健康保障。如果孩子是早產兒或有易過敏體質、腸道疾病,那么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去選擇相對應的有特殊配方的奶粉。
對于如何獲取更多乳制品的科普知識?劉美菊建議,網友可以從官方渠道獲取乳制品相關科普知識,比如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網站及公眾號等。
“6月1日是世界牛奶日,6月5日至10日是第23個全國乳品營養周。”劉美菊介紹,在此期間,協會號召全行業并聯合多家機構運用互聯網平臺,以“天天乳制品營養伴一生”為宗旨,開展一系列科普宣傳活動。除此次研討會外,網友可關注“2020年世界牛奶日·全國乳品營養周”宣傳活動線上啟動儀式、“2020世界牛奶日·全國乳品營養周”企業主場日、第三次《中國奶商指數調查報告》發布等。協會還將再版印刷《乳品營養知識手冊》,制作乳文化環保提袋,在社區和商超等公共場所舉行免費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