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發病率高,發病部位貫穿全身;隨著年齡增長,患病風險不斷增加;相對女性,它更青睞男性,和中老年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在拉丁文中,它意為“男人最壞的敵人”——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主要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硬化和動脈中層硬化。我們比較常見的就是動脈粥樣硬化,主要表現為動脈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形成粥樣斑塊引起血管狹窄。
男女發病率,初期7:1。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表示,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率在初期確實有男多女少的特征,每7個男性對應1個女性患者。隨著年齡增長,70歲后男女患病比例逐漸平衡。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女性在絕經前一直受雌激素的保護,她們動脈粥樣硬化的平均發病時間比男性要晚10~20年;第二,男性受到的壓力更大,應激反應更大。來自社會、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是男性更容易傷“心”的重要原因。
吸煙、“三高”與動脈硬化休戚相關。動脈硬化的發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日積月累的壞習慣會毀掉原本健康的動脈血管。“我們的動脈血管內皮緊挨著血液,最容易受到某些因素的損害從而產生病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就是如此。”張海澄說,吸煙、年齡增加、血壓和血脂過高、糖尿病等都可能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特別是吸煙,吸煙者患此病風險是不吸煙者的2~4倍。“健康的血管就好比房子里的新煙囪,一旦被煙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侵襲,煙囪內壁受到破壞變得不再那么光滑,煙囪里的污垢越來越多,煙道也就越來越狹窄。”張海澄表示,高血脂也會沉積在受損的血管壁上,使血管壁變厚、形成斑塊,嚴重的斑塊會破裂甚至引起局部血栓,血管也有慢慢閉塞的可能。血管一旦堵塞,很有可能引發心臟病或中風。
發病部位不同,癥狀大不同。怎么知道動脈硬化是否找上門?在臨床上,不同的發病部位,癥狀各異。如果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腦部或頸部,就會表現為頭暈、眼前發黑、耳鳴,腦袋時不時有昏沉沉的感覺;發生在心臟部位,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早期可能沒有表現,到后期會使運動負荷受到影響,在活動或鍛煉后,患者會有胸痛、胸悶等不適癥狀,休息后可緩解;發生在腿部的病癥,會讓患者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后,腿部會出現疼痛、發沉,歇一會兒則癥狀減輕,再行走疼痛又會出現。一旦出現上述癥狀,特別是男性,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吸煙、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者,應及時就醫,有針對性地檢查。
積極預防,堅持鍛煉。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積極防控、有效干預是黃金法則。有家族遺傳病史、體重超標、吸煙者,需要特別重視此類疾病,定期體檢,提前預防。本身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需要嚴格按照醫囑服藥,規律治療,控制指標,從而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最后,控制飲食、堅持鍛煉必不可少。飲食清淡,少鹽少油少糖,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能有效保障血管健康。每周要保證5天以上,每次連續半小時的鍛煉。其中,快步走是最容易堅持的,每天連續半小時以上。廣場舞、太極拳等活動都對身體有益,經常運動的老年人也可以嘗試兵乓球、網球、門球等球類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