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從國際人類學遺傳調查聯盟獲取數據,考察了70多萬人的相關資料,以確定與身高相關的基因變異。他們還考察了房顫基因聯盟的50多萬人的數據資料,以確定與房顫相關的基因變異。結果顯示,與平均身高1.52米的人相比,身高每增加2.5厘米,發生房顫的風險就會上升。與身高相關的基因變異,也與房顫風險高度相關,這表明個子高的人,發生房顫的風險較大。即使調整了傳統的房顫風險因素后,如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等,這種相關性依然很強。
研究人員又使用類似方法,對賓夕法尼亞醫學生物庫中近7000人的數據展開分析。結果顯示,身高和與身高相關的基因變異,與患房顫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而且,與傳統的臨床和超聲心動圖風險因素無關。
在美國心臟協會2019年科技會議上宣讀的這項研究成果表明,利用人類遺傳學有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常見疾病的因果風險因素。將身高納入房顫的風險預測工具可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