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小李是個白領一族,平時的體育活動就是打籃球。最近,小李出現左胯疼痛的情況,坐著也疼,走路也疼,甚至還有點用不上勁的感覺。走路時腳尖稍稍歪一點,就可能感覺大胯被卡住了,要休息一會兒才能好轉。小李回想自己打籃球期間也沒有受傷,百思不得其解中來到了醫院。經檢查,醫生告訴他得了“髖臼撞擊綜合征”。
髖關節是連接軀干和下肢穩定的、較為復雜的大關節,由髖臼、股骨頭、關節囊以及韌帶構成,主要作用是承載身體的重量和完成多軸向的運動功能。髖臼周圍有髖臼盂唇,它加深了髖臼,從而使髖關節更穩定。
髖關節撞擊綜合征是由于其解剖結構異常、運動損傷等引起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的疾病。在20~40歲運動較多的年輕人群中,髖臼撞擊綜合征最為常見,發病率為10%~15%。髖關節撞擊綜合征大多表現在腹股溝處,即髖關節外側疼痛,發病初期為間斷性疼痛,如果患者不重視,間斷性疼痛會轉變為持續性疼痛;髖關節的彈響和交鎖多是盂唇撕裂引起的。
如果考慮髖臼撞擊綜合征,醫生會給患者做一下查體及撞擊實驗,握住患者的小腿、膝關節被動地屈曲、內收、內旋髖關節,也就是蹺二郎腿的動作,此時患者會感到髖關節疼痛。此外,X光、CT和核磁共振檢查也有助診斷。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癥狀嚴重程度、影像學資料、發病時間等選擇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發病時間較短、疼痛間斷發作、癥狀不嚴重、影像學資料顯示沒有髖臼盂唇損傷的患者,可接受保守治療,包括限制髖關節運動、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理療等。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就需要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