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和豐臺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在中關村豐臺園共同建設“軌道交通創新基地”,將合力譜寫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也使“政產學研用”協同軌道交通創新鏈條取得實質性突破。基地將以“智慧高鐵系統前沿科學中心”為核心,以軌道交通領域的國家和省部級創新平臺為支撐,對標行業“卡脖子”技術,重點圍繞軌道交通智慧運行控制、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易行”服務和使能技術五大系統板塊進行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
作為全國領先的軌道交通產業聚集區,北京中關村豐臺園聚集了150余家重點軌道交通企業,涵蓋了從規劃設計咨詢到工程建設施工、裝備制造、運營增值服務的全產業鏈,收入規模從2015年開始連續五年突破千億元,年均增幅達到12%,2020年預計實現收入超過2200億元。
近年來,豐臺區政府圍繞打造軌道交通產業生態系統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聯合中關村發展集團、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公司在中關村豐臺園注冊成立了北京中關村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公司,為產業發展提供專業化、市場化服務。二是聯合中關村管委會印發了《中關村豐臺園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從關鍵技術研發、打通創新鏈條、鏈接全球創新網絡等6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支持舉措。三是引進北京軌道交通協同創新研究院和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技術創新研究院兩家新型研發機構,調動企業、高校、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的資源,推動產業的協同創新。四是聯合中車資本管理公司、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等單位共同發起設立軌道交通產業基金,推進金融和實體產業的融合發展。五是聯合中國鐵道學會、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共同舉辦第二屆中國鐵路發展論壇,加強產業的宣傳推介。
此次簽約,將深入推動北京交通大學的科技、人才優勢與豐臺區的產業、空間優勢有機結合。共建“軌道交通創新基地”也是豐臺區積極推動“兩區”建設戰略舉措之一,將在提升豐臺園科技創新能級,增強內生動力,助力構建“多業態、全鏈條”創新創業生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北京交通大學書記黃泰巖、校長王稼瓊,豐臺區委書記徐賤云、區長初軍威以及校、區雙方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簽約儀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