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重慶法院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有哪些好的舉措?四川法院如何加強知識產權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兩地法院在服務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都做了哪些工作?
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發布,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永利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王樹江就上述問題答記者問。
加強區域司法協同
李永利介紹說,重慶高院將服務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納入全市法院重點工作,積極推動法院工作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出臺《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健全審判機制和訴訟服務機制,強化司法服務保障的協同性、專業性、便利性。
兩地高院簽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司法協作框架協議》,在訴訟服務、生態保護、執行聯動、智慧法院建設等八個方面加強司法協作,建立三項合作保障機制。同時,在總體框架基礎上,兩地高院就四個具體領域簽署司法協作協議,推動實現兩地法院執法辦案“同城效應”。
在跨域訴訟服務領域,2020年兩地法院相互協作,開展跨域立案、代為送達、異地取證等200余次。
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領域,2020年11月,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聯合四川省合江縣人民法院開展“打擊非法捕撈、共護長江生態”巡回審判暨增殖放流活動,首次跨區域巡回審判環境資源犯罪案件,共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領域,兩地高院通過在線視頻方式,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召開知識產權審判聯席會議,加快推動兩地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一體化發展。
在執行聯動領域,完善跨區域執行聯動機制的協調配合,強化異地執行統一協調指揮管理,協調會商跨區域重大敏感、疑難復雜案(事)件。2020年,重慶法院協助四川法院辦理執行事項5千余件,促進執行工作一體化協同發展。
兩地法院還深化互動交流,促進司法協作走深走實。目前,兩地法院已簽訂司法協作框架協議60余份,形成“高院統籌,整體推行,條塊聯動,點面結合”的司法聯動格局。
王樹江進一步介紹道,四川法院堅持一體化、一盤棋、一家親思維,以協作機制、天府中央法務區、跨域訴訟服務執行等為著力點,有力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天府中央法務區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實施的重要抓手,已于今年2月5日正式啟動運行。
王樹江說,在最高法大力支持下,知識產權、金融、互聯網、破產、生態等專門法庭正在加快入駐天府中央法務區,將與入駐的三級法院,形成“五院”“五庭”為核心的司法聚集區,促進形成“法治生態圈”,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
在李永利看來,兩地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主動對接雙城經濟圈建設司法需求,深化司法協作,助推成渝兩地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應該說已經“開好局”“起好步”。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重慶法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據李永利介紹,重慶法院充分發揮院庭長辦案和專業法官會議的引領示范效應,有效利用庭前會議在爭議化解、焦點整理等方面的積極功能,切實提升司法裁判質效。制定嚴格民商事案件延期開庭、審限延長監督管理的規則,全市基層法院民商事案件開庭次數,簡易程序案件平均僅1.2次,普通程序案件平均僅1.3次。
源頭治理送達難題,聯合市場監管局推行企業送達地址承諾確認制,目前已將36萬余條企業有效送達地址信息導入到法院辦案系統,供法官辦案查詢使用。
有力推動營商環境司法保障可視化,以中英文雙語方式公開法院工作報告、商事審判制度、裁判規則以及三級法院商事案件立、審、執動態信息。2020年,重慶全市法院在互聯網公開裁判文書65.9萬份,向當事人推送案件流程信息1995萬項,審判流程信息有效公開率達96%以上。
實現訴訟活動“一網通辦”,引導訴訟參與人網上立案、繳費、調解、開庭、送達,將訴訟事務從“線下”轉移到“線上”,2020年,重慶全市法院網上立案24.5萬件,開庭調解21.9萬次。
重慶法院還不斷強化破產審判工作,通過清算程序規范市場出清,促進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發揮重整程序挽救困境企業的功能,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據介紹,重慶高院出臺《破產重整申請審查指引》《破產案件簡化審理的工作規范》《破產程序中財產網絡拍賣的實施辦法(試行)》等制度,著力提升破產審判質效。同時,聯合相關政府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建立常態化、規范化府院協調機制,健全破產審判配套制度。
2019年12月,重慶成立西部首家破產法庭,集中管轄重慶轄區內的破產案件及強制清算案件,2020年共受理各類案件1585件,審結1248件,清理債務434.73億余元,盤活企業資產116.78億余元,助力市場主體“有效救治”“有序退出”。
加強知識產權審判
“四川法院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作用,切實保護創新成果,2020年依法審理知識產權案件1.51萬件,同比上升65.8%。”王樹江說。
據介紹,四川高院探索建立“基于‘兩表指導、審助分流’的知識產權案件快速審判機制”,極大降低了知識產權訴訟的成本。
同時,四川法院建立起一支309人的高素質知識產權審判隊伍,并從2014年開始,推進涉知識產權案件均由知識產權庭統一審理,努力構建“三級聯動、三審合一、三位一體”的知識產權審判模式。
2017年,成都知識產權審判庭設立,跨區域集中審理技術類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強化專業化審判進程。
2020年,四川高院與重慶高院簽訂《川渝地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交流合作協議》,建立了聯合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和典型案例、聯合舉辦中國知識產權法官講壇及研討會、聯合舉辦審判業務培訓班等工作機制。
今年2月26日,四川高院與重慶高院和兩省(市)知識產權局通過視頻連線舉行簽約儀式,共同簽署了《關于建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機制備忘錄》,建立六項知識產權司法執法合作機制,以務實舉措加快提升司法執法一體化水平,共同打造“知識產權雙城保護圈”和跨區域跨部門協作的高水平樣板。記者 蔡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