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發送8個號碼,無一個符合轉網條件用戶:攜號轉網阻力多,手機號“跳槽”有點難
具體咋辦理,請掃二維碼
11月27日,工信部召開全國攜號轉網服務啟動儀式,宣布攜號轉網技術、系統、服務規則等都已完備,攜號轉網正式推開。然而,從市場反饋來看,攜號轉網正式落地第一天,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多名用戶向大河報反映,在實際辦理業務時,條件限制太多,辦理并不順利。
攜號轉網服務上線發8個號碼,沒一個能轉
昨日,針對用戶比較關心的“攜號轉網”相關問題,大河報在大河客戶端、大河報官方微博發起問卷調查活動,截至昨晚,共接到來自省內一百多條用戶反饋。
調查反映,有24%的用戶表示不打算攜號轉網,繼續留在原運營商,41%的用戶表示會觀望一段時間再決定。手機網速、寬帶網速快,收費合理,信號穩定,服務態度好,套餐設置靈活是用戶想攜號轉網最大的原因。
在參與調查的用戶中,轉網失敗的原因大多集中在用戶名與登記信息不符、號碼為集團統一辦理、有多項捆綁業務、號碼是靚號等情況。
也正是如此多的轉網條件讓用戶“累覺不愛”。有7%的用戶表示不會再轉了,實在太麻煩。也有52%的用戶表示愿意在辦理過程優化之后攜號轉網。
昨天,記者將自己和身邊同事一共8個號碼發送查詢,結果,竟沒有一個全部符合轉網條件,有的不能辦理的原因甚至有九條之多。除了剩余話費和靚號、吉祥號的問題,主副卡、寬帶綁定、高清電視、其他促銷業務需要解綁是主要限制因素。
話費沒了、吉祥號不吉祥用戶直呼“我太難了”
“要是攜號轉網了,留在原運營商那里的話費該咋辦?”這是讓很多用戶苦惱的問題。
鄭州的李先生想參與攜號轉網業務,在前期咨詢剩余話費問題時,運營商客服回復說,可以按照銷號處理后轉出。具體剩余話費怎么結算,需要去營業廳咨詢。由于覺得比較麻煩,李先生沒有去辦理銷號業務,直接攜號轉網。轉網成功之后,發現確實話費沒有了。
除了要剩余話費難,更讓用戶沒想到的是有一天自己會被吉祥號和靚號所困。駐馬店電信用戶孫先生,在一番周折終于滿足攜號轉網條件后,突然發現自己又被運營商莫名加上了“翼支付”和“靚號”兩個門檻。翼支付很快就辦理取消了,卻被電信客服告知目前“靚號是不能辦理攜號轉網相關業務的”。
濮陽移動用戶尾號“777”的龔先生也是苦不堪言。由于自己的號碼捆綁了永久158元套餐,所以也只能不了了之了。南陽聯通尾號“5858”的張先生也因為有靚號在身,且99元的套餐到2028年才能解綁,無法參與攜號轉網。
南陽移動尾號“666”的周先生是通過預存4800元話費購入的吉祥號,且套餐選擇不受限制,目前已通過審核可以轉網。但是卻在轉入時遇到了“高要求”。聯通和電信的工作人員都表示由于周先生的號碼是吉祥號,需要使用最低399元的套餐才能入網。為了這個吉祥號已經交了4800元,現在還要繼續高消費,周先生表示接受不了。
異地無法辦理隱形門檻讓人“主動”放棄
記者發現,用戶在轉出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居多。很多人在第一步查詢自己是否滿足轉網需求時就“卡”住了。
“看到自己有九個原因不符合條件,我都驚呆了。”鄭州的趙女士說,本來還挺想轉的,看到這么麻煩,還有幾個原因也搞不懂是什么意思,索性放棄了。
鄭州的韓女士則是在滿足條件并獲取授權碼之后,來到營業廳辦理相關業務。由于授權碼超出一小時已失效,韓女士再次發送短信獲取授權碼,卻得到了號碼綁有“可視電話包”無法轉出的信息。“移動客服說這個可視電話包無法取消,只能是白跑一趟了。”韓女士說,這個可視電話包到底是怎么加上去的至今也沒有準確答復。
此外,將自己的號碼變更過歸屬地的用戶攜號轉網也會很麻煩。楊女士因為工作調動原因,于兩年前將自己的洛陽移動號碼轉為鄭州移動。“看到可以攜號轉網的新聞,自己就試著發送了一下短信,結果被告知自己是省內攜號用戶,暫時無法辦理攜號轉網業務。”楊女士告訴記者,第二天自己接到了洛陽移動的電話稱,辦理會比較麻煩,要先把號碼辦理回歸屬地,再進行接下來的操作,并且只能轉入歸屬地的其他運營商。
相關新聞工信部將開展專項監督檢查
據新華社電工信部27日召開全國攜號轉網服務啟動儀式,宣布攜號轉網技術、系統、服務規則等都已完備,攜號轉網正式推開。
此前,攜號轉網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試運行。試運行期間,除了檢驗系統性能、驗證業務流程之外,一些實際操作中的問題也暴露出來。
“部分電信企業人為設置系統障礙、違規增設攜入攜出條件,影響用戶體驗和感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在啟動儀式上說,部分用戶反映協議期過長、提前解約賠付標準過高,一些用戶反映攜轉后無法正常上網、充值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工信部已督促企業整改解決。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在會上表示,協議期限等問題已經進行調整,“在網協議”的內容和服務流程將進一步公開透明,并且通過開通手機營業廳、網上營業廳和一些大型的社會合作營業廳等方式拓寬攜號轉網的服務渠道,提升服務水平。
魯春叢說,正式提供服務后,工信部將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提升網絡和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