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河區河濱街道肖莊村的彈力線生產企業內,村民實現了家門口上班。
10月13日上午,在平頂山市湛河區曹鎮鄉彭莊村的游園內,許多村民正帶著孩子玩耍嬉戲,怡然自樂。村支部書記彭紅杰說:“要不是村上有了錢,咋能建起這些項目呀!”
彭莊村是湛河區最為偏遠的村子,過去因為村集體無收入來源,導致農村基礎設施落后,村民們生活出行很不方便。2017年以來,在曹鎮鄉黨委的指導下,該村利用集體土地進行項目招商,建起了占地130余畝的苗木合作社,并利用廢棄土地建起了門窗制造廠,讓村集體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利用村集體經濟收入,彭莊村加大了每年對全村20余戶困難家庭的生活幫扶力度,并結合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在村子里美化了道路,建起了游園、廣場,使群眾生活環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其實,彭莊村的變化只是湛河區農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湛河區以黨建為引領,采取“黨建+”模式,根據社情民意,選優配強,健全基層黨組織,并積極探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必要的經濟支撐。
“黨建+民情”。湛河區成立了由組織部、農業農村和水利局、財政局等部門為成員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指揮部,幫扶指導各村集體經濟發展。通過選派包村干部和派駐駐村第一書記,讓年輕有為的黨員干部協助村兩委,摸清村集體經濟底子,了解群眾致富需求,采取“村集體土地+合作經營”的模式,共同做強村集體經濟,實現村集體與農戶雙受益。近日,在駐村干部的指導下,湛河區北渡街道油坊頭村對村東一個30余畝的老土坑進行了復墾,與市區一公司合作建設倉庫,并收到了首批租賃費用10萬元。油坊頭村兩委決定繼續村集體投資,實現群眾干股分紅。
“黨建+隊伍”。實行黨員能進能出機制,引導政治覺悟高、群眾威信高、致富能力強的農民主動加入黨組織,進入村兩委,健全村集體領導班子。讓轄區68個機關支部與農村支部一對一結對共建,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為農村集體經濟提供支持。由區委組織部主導,抽調農村農業和水利局、畜牧局、科技局等有關局委專業人才,成立科技幫扶隊,指導農戶科學種植養殖。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助力農產品外銷,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黨建+項目”。由湛河區組織部門統一安排,由各村包村干部或駐村第一書記具體負責,按照一村一策的發展思路,挖掘梳理各行政村的特色產業與環境、人才等資源優勢,確定適合本村發展的項目和產業,制定各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包裝打造集體經濟發展名片。鼓勵本村在外做大做強的企業家回鄉投資或創業。通過外出招商選資、網上招商等措施,引進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項目,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據了解,今年以來,湛河區各行政村共引進項目200余個,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300余萬元,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