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從垃圾桶里撿來的”“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今天沒有帶錢所以不能買玩具”……
這些話可能很多人小時候都聽到過,這種用謊言來控制孩子行為和情緒的做法被稱為“撒謊式育兒”。前不久一項發表于《實驗兒童心理學》雜志上的研究顯示,這種撒謊式育兒會對孩子成年后造成不良影響。有媒體調查發現,有不少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撒謊式育兒的“后遺癥”,有些當年被騙的孩子如今也成了撒謊式育兒的家長。專家:別低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一兩香油:“撒謊式育兒”會自食其果,其實一點都不意外。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開始是模仿,再后來慢慢就形成了習慣、寫入了性格,說不定終身難以改變。
父母“撒謊式育兒”之所以流行,表面原因,是家長懶惰。遇到事情糊弄一下、嚇唬一下孩子,簡單粗暴,不用動腦子,省心省事,效果好像也是相當好,久而久之,有些家長就形成了撒謊依賴。而深層次的原因,則在于家長缺乏科學的育兒理念和正確的教育方法,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講道理、怎樣來引導孩子,所以只好選擇了最沒技術含量、副作用也最大的方式。
@睜不開眼:家長不應低估孩子的心理發育速度。比如有些家長認為生二胎這件事不需要跟孩子說,這實際上是家長不了解兒童對于安定感的需要。家長無須擔心孩子不能接受而選擇說謊,每個人的心理都是有修復能力的。建議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多學習一些兒童心理知識,多了解兒童,不對孩子進行過分保護。
@豆豆:出于善意偶爾為之的撒謊式育兒可以理解,但并不提倡;長期使用撒謊式育兒的方式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注意方式方法,正確引導孩子的成長。
同時,“要教育好孩子、先要教育好家長”的理念,應該成為社會的共識。在提升家長育兒意識和能力方面,今后有進一步加強的必要,需要補課的家長有很多。教育部門和社會公益機構應當共同努力,采取多種有效方式,為家長補上“缺乏教育培訓”這一社會教育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