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得益于A股市場的明顯反彈,可轉債基金憑借其“債券+股票期權”的特色,幾乎霸屏債券基金業績前十名。與此同時,在斷檔五年之后,可轉債指數基金近期也重現江湖。
記者注意到,目前中泰中證可轉債及交換債券指數基金等多只可轉債指數基金正在發行中。值得一提的是,中泰中證可轉債及交換債券指數基金也正是第一只覆蓋全市場所有可轉債及公募可交換債券的指數基金。
為何選擇在當下時點布局可轉債指數基金?該基金的基金經理朱未一表示,一方面是看好當下可轉債的布局機會;另一方面則是隨著可轉債市場的快速擴容,傳統單獨跟券的策略難度隨之加大,指數化運作可在分享轉債市場整體收益的同時,有效規避擇券問題、情緒化問題和倉位問題等弱點。
伴隨可轉債市場的賺錢效應和擴容速度,其投資機會已經得到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的認可。數據顯示,僅公募基金持有可轉債的規模就從2018年四季度的458億元增至2019年三季度的743億元,絕對規模超過2014年牛市高點,并創下歷史新高。
而談及為何看好當前的可轉債市場,朱未一認為,首當其沖的原因是價格不高。截至2019年11月底,市場上可轉債的平均價格為110元,低于歷史均值。同時可轉債價格的波動方向與正股價格大致相同,而從權益市場來看,上證綜指目前在3000點附近震蕩,同樣處于歷史較低位。可轉債下行風險可控,同時還能博弈股市上漲收益,在目前中樞逐步震蕩抬升的市場中具有比股票更好的性價比。
另外,可轉債市場的加速擴容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為充分的優質標的。當前全市場共有200多只可轉債和公募可交換債,存量規模約4500億元,待發規模約5000億元,涉及25個行業,包括銀行、公用事業、電氣設備、交通運輸等,市場熱點比如5G、芯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都能找到相應的轉債,一改過去行業性熱點卻無法找到對應可轉債的情況。
展望2020年,朱未一表示未來可關注三大機會,一是正股基本面優質且價格和轉股溢價率不高的轉債;二是與“硬核科技+消費升級+金融改革開放”三大投資主線相關的轉債;三則是一級市場優質新券打新帶來的收益機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