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投資金額太高,會降低后續定投的效果。即使按照40萬的認購起點,對多數投資者來說,門檻也還是偏高。
據媒體報道,招商銀行(600036,股吧)挑選了10家機構開展私募定投業務,包括淡水泉、重陽投資、朱雀投資、中歐瑞博、拾貝投資、中泰證券資管等績優機構。其最大亮點就是“變相”降低了投資門檻,認購起點40萬元。
隨著私募基金的迅速發展,其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不可小覷。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為2.44萬家,已備案的私募基金為8.07萬只,管理基金規模達到了13.69萬億元。
談及定投,投資者自然聯想起公募基金定期定額投資的模式,在熊市中后期階段,采取定投的策略,往往會在牛市行情中有著超預期的投資回報效果。但是,對于基金定投的模式,以往還是集中于公募基金,而公募基金憑借定投點低、起購點小等特征,深受投資者的青睞。
目前,已有一些銀行開始推廣私募定投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私募定投,本身需要注意到合規性的問題,而對不同的銀行機構,它在私募定投業務的開展上,也有著不一樣的應對策略。
例如,平安銀行(000001,股吧)的私人銀行推出的私募定投,其定投金額為5000元起,且按照1000元的整數倍遞增。但是,在實際情況下,私募定投主要針對首次認購的合格投資者客戶,且需要完成首次100萬元認購以后,方可按照最低5000元的方式進行定投。又如,近期招商銀行挑選了10家機構開展私募定投的業務,對投資門檻有著變相降低的操作,據了解其認購起點為40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對合格投資者的要求并不低。其中,私募基金的投資者金額不能低于100萬元,且對個人凈資產以及個人金融資產有著較高的門檻要求。除此以外,仍對個人最近三年的平均年收入有著比較嚴格的規定。
私募基金的高準入門檻,阻擋了不少投資者?;蛟S,私募定投業務的開展,可以一定程度上激發投資者的參與熱情,對偏愛私募基金的投資者來說,也許是一種機會。但是,在具體操作中,私募定投業務仍需考慮到認購起點的問題,即使按照40萬的認購起點,實際上對多數投資者來說,也是一個偏高的準入門檻。除此以外,對于偏高的認購起點,即使隨后采取5000乃至10000元的定投策略,堅持一段時間也未必會降低持倉成本,而初始投資金額太高,也會降低后續定投的效果。
面對龐大的私募基金市場,強化競爭、加速洗牌也是不可回避的事情。如今,隨著私募定投業務的推出,對私募基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考驗,但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未來私募基金更應該注重持續服務能力以及業績凈值的表現水平,這也是代表著私募基金的核心競爭力。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思考,即使私募基金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但歸根到底還是要看私募基金自身的真實實力,可不可以為投資者賺到錢,這也是投資者最看重的因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