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一重大政策基調意味著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和動力已經發生深刻變化,過去單純依靠房地產、基建等要素式發展模式已經出現天花板,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已經全面轉向消費和科技,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時代全面到來。
從數據上看,消費整體對于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已經越來越明顯,同時大眾消費領域具有較強的逆周期性。以最新公布的2019年8月份社會零售銷售數據為例,8月社零總額3.39萬億元,名義同比增長7.5%,增速環比微降,但若剔除石油汽車,則限額以上零售實現增速8.1%,增速較7月份持平,略高于6月份7.8%水平。這一增長趨勢在宏觀經濟整體下行壓力加大,PPI持續走弱的背景下,顯示了較強的逆周期性,充分彰顯了中國龐大消費市場的潛力。
分層級看鄉村城鎮有分化、細分行業有分化:8月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2.9萬億元,同比增長7.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762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持續快于城鎮消費。細分行業中餐飲、大眾消費品、化妝品等細分領域持續快于整體行業增長。餐飲消費8月份實現3857億元,同比增長9.7%,持續快于整體零售總額。大眾消費品(食品)、化妝品等8月份增速持續維持在10%以上,并快于整體零售漲幅。
消費市場的持續繁榮和鄉村消費增長的加速為國貨崛起帶來了新的商機。飲料、金銀珠寶、大眾食品等領域市場排名前五的品牌中不乏國有龍頭如伊利、蒙牛、茅臺、雙匯、老鳳祥等的身影。作為新興國貨戰場的美妝領域,過去十年外資占據統治地位,但整體市占率已經觸及天花板。相反伴隨著深耕三四線的國產化妝品牌龍頭陸續上市,以及以上海家化為代表的老國貨品牌持續升級,未來外資品牌的市占率將持續萎縮,國產品牌面臨黃金發展時期。
綜合而言,消費下沉與品牌升級為國貨崛起創造了“天時”的宏觀環境,而電商渠道的持續快速增長則為國產品牌提供了“地利”的戰略手段。209年1-8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實現6.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與1-7月份基本持平,比社會零售總額增速高12.6%,占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9.4%,占比繼續提升。其中化妝品類增速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至12.8%。對于90后占主體的新消費人群,國內品牌相較外資龍頭并沒有天然的品牌疏離感。誰能夠更好的抓住電商紅利與新媒體營銷方法,誰能夠更接地氣的擴張三四線城市的渠道,誰就更抓住了90后主力消費人群的消費習慣和心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對于國有品牌已經具備一定壟斷地位的基本消費品領域,國貨優勢將得到進一步優化,國產品牌控制范圍將進一步增強。而對于消費升級的領域,如珠寶、美妝、大眾日化品等,國有品牌則面臨品牌升級的大好時機,植根廣泛的線下渠道,同時借助互聯網的紅利,國貨品牌崛起將帶來極大的機遇。持有大眾消費品的國貨龍頭,掘金國貨品牌未來十年的發展機遇。
推薦閱讀